很高興有機會,能放下手邊繁重的工作,跟隨賴老師和藝政所的同學們,一同到日本進行五天四夜的美術館參訪之旅。這也是我第一次到東京「藝術自由行」,第一次什麼人也不認識只為了興趣就報名參加了。在出發前都是藉由日劇、電影、日貨、電視新聞等,型塑出對日本的想像:「覺得日本是很繁華、充滿驚奇的事物的地方,尤其東京的步調特別快,應該是和台灣很不一樣的吧」;至11/1為我心中放上了答案,日本不只是處處講求細節,連藝術氛圍也很濃烈,幾乎每個地方都充滿設計感,營造出獨特的在地文化,雖然只是短短的五天,也能感受得到日本人對生活週遭事物的用心。

  來到東京觀察地圖才了解到,原來博物館的類型如此多,舉凡國立博物館、當代藝術、古美術為主的館、學校經營的展示館、企業經營的展示館、傳統文化展示館、私人蒐藏美術館、結合名人的紀念館、科學館…等,這次就參觀了4-5種類型博物館,也留意到連各種展覽存在不同的展示空間裡呈現,例如百貨公司、地下鐵裡的走道上…等,彷彿整個城市就像一座動態活的博物館(因人文藝術結合附近週遭生活環境),整體顯現出是從深層的人文內涵向外擴散出的形象。

        其中印象最深刻的即是上野公園裡,聚集了很多博物館、動物園、神社又鄰近東京藝術大學,公園內亦穿梭著熙攘的人潮,有生命力蓬勃的氣息,給人舒服而寧靜的感受;我認為這是台灣可以學習的地方:營造一個藝文區,並真正融入民眾的生活。

  然而,在博物館美好展示的外表下,難以得知內部的蒐藏、保存方式,藉由這次參訪東京國立博物館,進到館方地下室去了解,實為很難得的經驗,再再都能作為對博物館的「新認識」,這部分我覺得也是本次課程規畫不錯值得保留的地方,學習到整座博物館的運作是從大大小小的細節組成,每個功能都很重要;東京國立博物館的展示方式也很值得學習,在觀眾看不到的地方,也付出深思熟慮的努力。像是以柔和的折射光,投影在畫作上,避免影響觀民眾的視覺鑑賞,還有精心設計讓盲胞朋友觸摸的「平面圖」,

讓他們得知博物館的事物,這讓我開了眼界,原來在對待身心障礙的民眾,能有這樣如此貼心的服務。

   再來,晚上參觀森美術館,對其美術館結合美景的想法,覺得很創新,和隔天參觀的出光美術館有異曲同工之妙,畢竟在小眾的藝術領域,能有多的吸引點讓民眾注意和養成接觸藝文的習慣,也是不錯的。

大致上來說,真的很開心能參予這次海外課程,藉由瀏覽數個博物館、體驗日本街道和民情,有了很深的感觸,反觀台灣的現況,並省思和期望台灣對於藝文領域也能夠蓬勃發展;亦發覺到博物館的定義正在改變中,也許有無藏品已非博物館的最主要重點,轉換成重心擺在與一般大眾的互動和創新的展示方法,於是有行動博物館、社區博物館之概念誕生。

﹝詳細心得攻略‧待續﹞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rw27artist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